去杭州浙大旁边打卡半拿铁
2025-7-17
| 2025-8-14
字数 1347阅读时长 4 分钟

听《半拿铁》喝“芝麻·半拿铁”

我是播客《半拿铁》的忠实听众,这次来杭州,特意来 01 coffee 打卡“芝麻·半拿铁”。
notion image
这杯“芝麻·半拿铁”可有说法了。首先,味道独特。咖啡由三层组成,最下面是芝麻将,中间是咖啡,最上面是奶泡。搅拌之后,有种喝芝麻糊的感觉,但是又不腻,挺神奇的。其次,这个杯垫也大有来头。这是用废弃的真正的晶圆制作的。
notion image
 

在浙江大学中感受信息差

我的师弟 Duncan 现在是浙江大学的 phd candidate,在打卡“芝麻·半拿铁”之前,他带我在浙江大学的紫金港校区里面参观了一遍。
notion image
 
notion image
Duncan 说浙大每年都会在学校里面举办马拉松。
 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整个学校的建筑的色调很统一。
 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在图书馆的旁边,有一个“求是大讲堂”的纪念建筑,据说这个建筑每年都会在学校的纪念视频或者推文里面出现。但是,绝大多数人游客都拥挤在靠近图书馆的一侧拍照,但其实那边是背面。面向校内湖的那一面才是登上报道的正面,这边几乎没人,只有几个浙大本科毕业生在拍毕业照,因为正面反面的区别是只有浙大学生才知道的“内幕消息”。
 
不知道为什么,浙江大学让我感觉有点像香港科技大学,也像一间公司。特别是 Duncan 告诉我,他导师用 20 W 向学院买了一个博士招生名额,以及 VIVO 和浙大有很多校企合作的横向项目,供老师们招标的时候。
他真的好强,已经发了 AAAI 和 ICCV,已经达到博士毕业标准了。他通过硕博连续,减少了两年的读书时间。
而且 Duncan 的 work-life balance 处理得很好,他早上 10 点“上班”,晚上 19 点“下班”,在这样的节奏下,他还能做出来两篇 CCF A 一作,而且好多篇二作,我是真的十分佩服。相反,我以前实验室的大家几乎都是早 8 晚 10,最后苦哈哈弄出来的论文几乎都是 Q3 的,挺悲哀的。
Duncan 和我说,合作真的很重要。他的导师虽然对他这个方向不熟悉,帮不上忙,但是他论文的第一第二作者都是真的有参与团队合作干活的。他们经常在组里讨论,能碰撞出很多新的 idea。相反,我以前的实验室每个人都只负责一个方向,互相之间几乎没有协作,单打独斗最后的成果都不怎么有竞争力。而且,浙江大学的学生素质确实高,他们对最新的技术发展跟踪很及时,他们很早就用上了 ChatGPT、Gemini 以及国内的各种 LLM 等新工具,我以前实验室的同学,对 AI 6 小龙了解的并不多,对最新讯息的敏感度要差一些。
Duncan 准备要去 NUS 当交换生了,他还说,浙大的本科同学有一门必修课,就是出国交流,而且学校出钱。果然平台很重要。
他说他身边认识的浙大或者其他 985 的同学绝大部分都硕转博了,只有科研成果不丰富的同学才选择就业,而且听他说,在中大、电子科大、浙大、哈工大等 985 高校搞深度学习的同学,都去的是腾讯、字节跳动、京东、联想等大厂,平均薪资都是 60-70 W。在现在这个就业环境,只有 top 985 的学生才配去做算法工程师,他们从来不会考虑做开发工程师。
我和 Duncan 都承认,在师范院校就读并不是一个好选择,除非是北师大和华东师大两所 985,或者是读师范专业。而且,如果要读研,尽量选择 985,现在只有 985 才能进大厂。
Duncan 的经历也很传奇,在本科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比赛并获得不少成果后,获得了保研资格。经比赛的指导老师介绍,又去了一家初创企业实习,经初创企业中一位 leader 的介绍,又去了杭州的 VIVO 实习,进而接触到了现在的导师。而且他获得保研资格的当年,恰逢 COVID-19 时期,各大高校都是通过线上面视,他海投 offer,很巧给 ZJU 录取了。听 Duncan 说,自从 COVID-19 结束,各大高校恢复线下面视以来,广东的学生就几乎只考虑中大和华南理工了。
  • records
  • 年轻人不要轻易折腾光猫和路由器光的干涉中的近似
    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