🗣️一次由学生主导的班会课:在沟通与团结中成长
2025-9-29
| 2025-9-30
字数 1712阅读时长 5 分钟

班会记录

作为班主任,我一直希望班级管理不仅是“我讲你听”,而是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、自我成长的平台。于是,在一次班会课上,我尝试将讲台交给四位班委——学习委员 W、劳动委员 J、年级值日班干 P 和另一位劳动委员 H,由他们共同策划并主持整节班会,而我仅担任开场引导与最后总结的角色。
起初,四位同学显得有些惊讶,甚至略带紧张。但很快,他们便投入到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中。从内容分工到流程设计,他们反复沟通、互相协调,展现出令人欣喜的组织力与责任感。
班会正式开始后,由 W 同学和 J 同学担任主持人。她们首先邀请同宿舍的三位同学上台参与“你画我猜”游戏。游戏规则简单:一人看图描述,另一人根据描述作画。然而,结果却出人意料——尽管几人朝夕相处、彼此熟悉,画出的图像却与原始画面相去甚远。这一幕引得全班哄堂大笑,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。
W 随即对游戏进行了精炼总结:“同样的语言,因理解角度、表达方式的不同,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。这提醒我们,在日常交往中,要多一份耐心,少一些想当然。”
随后,P 同学走上讲台,以平实而真诚的语言分享了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准则:不背后议论他人,不说带有侮辱性的言语,尤其避免涉及他人隐私或家人。他还简要介绍了“非暴力沟通”的四个核心步骤——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,并鼓励同学们在冲突中尝试用建设性的方式表达自己。
最后,H 同学播放了一段寓意深刻的短视频:一只落单的螃蟹被海鸥轻易叼走,而当几只螃蟹聚在一起,形成紧密的防御阵型时,竟能成功击退天敌。视频虽短,却震撼人心。H 借此强调:“个体的力量有限,唯有团结协作,才能在集体中获得真正的安全与力量。”
在班会尾声,我进行了简要总结:
第一,本次班会由学生全程主导,不仅锻炼了班委的组织协调与表达能力,更体现了班级“自治共育”的理念;
第二,学生 W 和 J 设计的游戏环节,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揭示了沟通中的“信息失真”问题,提醒我们:默契不能替代清晰表达,理解需要主动确认;
第三,学生 P 和 H 通过理论讲解与视觉化呈现,将“尊重”与“团结”这两个抽象概念具象化,引导同学们在日常相处中践行互助、包容与合作。
这节班会没有说教,却处处是教育;没有命令,却凝聚了共识。作为班主任,我深切感受到:当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活动的主角时,德育便不再是外在的灌输,而成为内在的觉醒与行动。
 

学生德育周记:

今天是九月二十九日,今天由我和其他的班委主持班会。
经过一堂班会课,我学会了要与同学和谐相处,团结互助。
——学生 H
 
今天下午班会课由两个同学主持。
我们先开始玩了一个你玩我猜的游戏。 接着同学放了一张图,是两个人看地面的数字。左边的人认为是“6”,而右边的人认为是“9”,这告诉了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,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。
然后又有一个同学讲述了与同学相处的方式,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往要有边界感,不要伤害到他人。在遇到冲突时,合理解决,不冲动,及时沟通。
最后一个同学则告诉了我们团结的重要性。
 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 
今天班会是由班干部主持的,一开始,我们玩了三个小游戏——你说我画。A同学说:“这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沟通的重要性。”这次班会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,同时在交友的同时也应学会换位思考,这样我们的同学关系才会融洽。
 
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班会,班会主题是“同学,我想对你说”。
活动一: 你说我画,同学A画出后,同学B和同学C按照同学A的描绘进行绘画,同学B和同学C画的差异可能都很大。
活动二: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站在一个数字旁,一个认为是 6,一个认为是 9,这说明每个站的立场不同,看法自然也不同。
活动三:关于活动二,我们还是跳到活动四的视频吧,视频主题就是《团结就是力量》。
总而言之,在人际交往中,我们要注意身上的问题,与同学和平相处。
 
今天是周一,但其实明天就放学了,因为马上就要到举国同庆的国庆节!真的是很开心。
写这一篇周记的原因,是由于今天班会课,老师要求我们作此篇,到会课第一个项目是同样的描述一个物件,另外两个同学画,从中我们理解到了,面对同一个物件,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。介绍了刺猬法则,人与人的相处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,这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。
通过这节班会课,我们了解到应对冲突时,应调整心情,及时沟通,做到换位思考。
  • moral-educatione-stories
  • 通过纸带使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一次“不配合”背后的教育契机
    Loading...